残疾人就业规范有了“厦门模式”
厦门首发《残疾人就业规范化服务指南》并举办培训班
多位国内专家大咖出席新书首发式并为培训班授课
《服务指南》获各方点赞
1月9日讯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该如何推进?
1月7日,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残疾人就业规范化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服务指南》”)在厦门首发。该书由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何欣教授团队共同完成,提炼了残疾人就业的“厦门模式”,创新了残疾人就业理论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就业理论。
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强强联合”
面对残疾人就业困境,近年来,厦门市残联、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以党建为引领,综合施策,探索出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化的“厦门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新书首发式上,作为该书作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何欣现场介绍了《服务指南》的编著过程。她表示,为了形成全面的、可供参考的、国内先进水平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手册,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团队和她的项目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和文本资料梳理,总结了厦门市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制度、工作经验和服务流程等内容,吸收了部分国际国内相关经验。
该书历经近一年的项目研究,为了清晰而完整地呈现残疾人就业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内容,安排了相关概念、法律法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工具等5个主体章节加以呈现。
现场,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原院长关信平教授对于《服务指南》给予了高度评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工作也要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不仅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把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残疾人身上。我们要善于立足当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才能真正做好服务工作,让广大残疾人朋友也赶上‘共同富裕’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