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厦大供图)
今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赵玉芬团队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承担的“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项目作为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批项目,将跟随神舟十六号乘组进驻空间站问天舱,未来将在神舟十六号乘组的协助下开展在轨实验。
生命起源与宇宙演化、意识产生和物质结构并称世界四大基础前沿科学问题。生命起源关切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回答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以及如何产生,相关研究将有利于人类从根源上了解生命的本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
经了解,赵玉芬院士早在1994年就提出基于磷这一重要生命元素调控下的蛋白与核酸共起源的化学模型,来研究密码子的化学起源。该模型试图阐释在生命产生之前,在没有酶参与下,“中心法则”中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中,核苷是如何识别氨基酸并调控成肽。她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将在轨实验的设想照进现实。通过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与地面重力环境同步实验对比,探讨重力对密码子起源的影响。
该项目首次将核苷、氨基酸与磷相结合来探索密码子起源,考察重力效应与生命进化的关系;首次实现在轨原位化学反应及原位动态反应监测;为完善生命的化学起源理论体系及寻找地外生命宜居星球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上一页12下一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