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小海想讲的这个图书馆,是一座绘本馆,它来自海沧天心岛小学,一个位于地下空间,不是为了吸人眼球的网红图书馆,它的“建造者”之一叫李鹏,一名扎根海沧的教育工作者。
挂职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副局长时,陕西科技大学杨素秋教授干了一件大事,为广大市民建了一个地下图书馆——碑林区图书馆。其畅销书《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引发了大家对阅读的热议。
海沧青年教师李鹏,从青礁小学校长调任天心岛小学校长后也干了一件大事,在负一楼空间开辟出一个小贝壳绘本馆,周末面向学校周边家庭开放。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在我们的国家,几乎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学校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呈现方式,一座图书馆就是一个地方精神世界的镜子,是这个地方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杨素秋是从自身专业和市民阅读习惯出发挑选有价值的书籍,被书友们称为“公共选书人”,李鹏是在此基础上发动学生积极成为“公共选书人”。
正在整理书籍的李鹏校长
不一样的图书馆,同样的初心和使命。投用一年多来,面积仅有170㎡的小贝壳绘本馆,周末、寒暑假,每天都是爆满。
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个图书馆?4月22日上午,小海实地探访,李鹏校长扮演了一次导游角色。学校大门口左侧有一个通往负一楼地下室,从铁门进去后,里面的通道像极了太空舱。
负一楼的空间很大,饮水设施、洗手间齐全,除了小贝壳绘本馆,还有海沧区青少年宫天心岛分部,它是以天心岛小学海洋文化特色打造的成长空间。靠近小贝壳绘本馆的一间明亮的教室里,来自全区的美术老师正坐在后面听一场公开课。
白体墙面上“小贝壳绘本馆”六个大字,颜色依旧选用了天心岛小学应有的海洋色——蓝色。馆内面积不大,但依托墙面而设的图藏格局,让空间变得大而舒适。《我看得懂博物馆》《世界名人地图》《我们的世界》《世界之旅》《机场是怎样工作的》……李鹏说,馆内近万册绘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它们就像一个个非常有趣的童话,对孩子们的吸附力极强。
说到绘本馆的初衷,李鹏说是自己带团队走访调研的结果。他说,周边4所幼儿园无独立图书馆、区图书馆距离较远,这是一个民生痛点,在学校的地下建一个绘本馆,就可以成为“家门口的亲子阅读空间”,满足低龄儿童家庭假期精神生活需求。
家长陈女士是小贝壳绘本馆的常客,她认为绘本馆以学校为枢纽辐射家庭与社会,践行了“全民阅读”理念,服务定位很精准,已然成为社区亲子的文化地标,填补了区域公共阅读空间空白。
其实,天心岛小学教学楼三楼也有一个200㎡的图书馆,馆名尚未确定。这里原来是一个夹层过道空间,一个开放式的图书馆。为便于规范化管理,去年寒假,李鹏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增设密集书柜、阅读卡座、透窗座及小组阅读区,大大提升了藏书容量与环境舒适度。
图书管理员李双凤老师正在整理书籍
家长们说,天心岛小学是实打实的“双子星”图书馆学校,利用率高,社区影响力广,而且,学生参与度很深。
学校有一个藏书动态更新机制。每月固定采购100本最新上市图书(全年新增约1200本,花费3万-4万)。
读书时光
从选书到推荐形成闭环,除了图书管理员根据学生兴趣筛选,学校还注重培养“小书迷”群体,推动阅读从任务变为兴趣。那些爱阅读的孩子经常不辞辛苦,周末走访各大书店自主挑选图书,大大增强了藏书和阅读的吸引力。
李鹏认为,办好一个图书馆,需要做到两点:
01
选书权下放。通过“公共选书人”“好书推荐人”机制,让学生从被动读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增强阅读兴趣与责任感。
02
数据导向采购。摒弃传统分类模式,以“孩子爱读”为唯一标准采购图书,避免无效藏书堆积。
如今,天心岛小学的两个图书馆藏书达到了68000册,人均32册,比人均25册的达标要求多了7本。
目前,学校正在结合“世界读书日”举办系列阅读节活动,比如师生经典诵读、共读一本书、“校园好书推荐”等主题活动,还在评选“最美书香家庭”,倡导亲子共读。
图书漂流计划
书香家庭亲子阅读活动
“书香海沧,教师领航”
读书
已成为海沧师生的一个共同惯性
天心岛小学是其一个优美的缩影
最后
小海代表海沧人,代表广大家长
借用海沧育才小学原创歌曲
——《我们是书香博士》
向海沧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公共选书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