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州紧紧围绕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投资漳州”招商品牌和对外开放平台,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领域,扩大国际“朋友圈”,为我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增添新动能。今年1月,《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实施纲要》印发实施,对漳州扩大开放合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
漳州将紧扣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打造“投资漳州”招商品牌,实现从“撒网招商”到“精准选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赢”、从“被动推介”到“品牌吸引”的升级。
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提升滨海城市开放水平
漳州将从贸易、产业、人文等方面着手,在持续推进中菲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市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建设海洋开放大口岸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漳州将着力强化口岸建设,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保障重点项目运行,稳步提升口岸发展质效,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聚焦“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全力提升现代化滨海城市开放新优势
——访市商务局副局长林润森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近年来,漳州紧紧围绕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投资漳州”招商品牌和对外开放平台,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领域,扩大国际“朋友圈”,为我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增添新动能。
今年1月,《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实施,对漳州扩大开放合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商务工作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商务局将如何聚焦《纲要》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在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服务漳州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商务局副局长林润森。
问:高质量招商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漳州将如何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为扩大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答:2024年,漳州共签约产业项目556个,其中外资项目26个,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等外资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实际使用外资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0.4%,位居全省第一,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
下一步,漳州将紧扣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打造“投资漳州”招商品牌,实现从“撒网招商”到“精准选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赢”、从“被动推介”到“品牌吸引”的升级。
一是精准靶向招商,增强产业链韧性。统筹推进内外资一体化招商,重点围绕“9+5”产业集群及“三头六臂”支柱产业,锁定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紧盯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育链招商,加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构建协同发展生态。成立全市招商工作领导专班,统筹招商力量,发挥驻外招商机构作用,深化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园区招商、科创招商等方式,用好“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模式,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和链式招商方案,推行“龙头企业开单、政企联动招商”的联合招商机制,强化区域联动融合发展。
三是优化服务保障,塑造招商品牌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立足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依托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沙(福建)产业合作区等开放载体,结合投洽会、侨智发展大会等平台,精心策划“投资漳州”系列招商活动,打造独具漳州特色的招商品牌。同时,完善外资企业圆桌会议,践行“妈妈式”服务理念,无事决不打扰,有事马上就到,办事一定办好,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问:在具体实施层面,《纲要》提出“打造‘一带一路’高能级合作平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漳州将如何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提升滨海城市开放水平?
答:2024年,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新签约经贸合作项目36个,全市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505.4亿元,同比增长23.8%。
立足《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漳州将从贸易、产业、人文等方面着手,在持续推进中菲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市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加强贸易促进。强化对菲贸易企业服务,与菲律宾地方政府及菲方企业、商协会、华人社团加强沟通对接,持续拓展中菲民间经贸交流。强化外贸政策赋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稳住外贸基本盘。开展“漳州味・世界行”“漳州味・海丝行”活动,组织企业参加58场境内外重点展会,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持续完善漳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业态,加快推进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建设,培育外贸新动能。
推动产业合作。立足中菲示范园区产业定位和优势,加强招商引资,推动一批经贸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围绕石化、食品、机电产品制造等漳州优势产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对接,鼓励企业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沿线国家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实现产业链跨国延伸。
拓宽人文交流。依托漳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海丝学院等,开展漳菲职业教育合作。用好五张“侨牌”,增进与沿线国家商协会、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搭建更多民间交流平台,吸引沿线国家游客来漳旅游,促进民心相通,为经贸合作奠定更坚实基础。
问:《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开放大口岸。漳州将采取哪些积极措施,扩大口岸开放?
答:近年来,漳州多个泊位获批新增外贸作业点正式对外开放,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2号泊位、后石港区隆教作业区1号泊位获批临时开放,为我市外贸物流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通关选择。
接下来,将着力强化口岸建设,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保障重点项目运行,稳步提升口岸发展质效,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推进口岸开放布局。持续推动漳州港口岸扩大开放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通过国家验收,推进漳州港口岸扩大开放古雷港区将军澳作业区、诏安港区扩大开放,逐步推进漳州古雷港区南9号、北1号、北2号、南2-3号、南2-4号泊位对外开放,做好漳州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2号泊位、后石港区隆教作业区1号泊位临时开放申报工作。
加强口岸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东山进境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港兴码头提质升级,推动诏安码头建设尽快动工,为我市对外贸易提供基础。加快推进古雷口岸公共服务智慧平台建设,为口岸外贸业态提供无时差数据支撑。
持续优化通关便利。加快推进大通关建设,深入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不断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探索对低风险货物实施远程视频查验,进一步提高海关监管效率。加大AEO企业培育力度,助力更多企业享受国内外便利通关措施。建立口岸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制度建设,强化口岸产业协同,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能。
☉本报记者林依妮
通讯员王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