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武夷山:创新构建医防融合服务体系科技赋能守护基层健康防线

日期:2025-04-21 来源:武夷山融媒体中心 浏览:1 评论:0

16日,福建日报刊发了《武夷山:创新构建医防融合服务体系 科技赋能守护基层健康防线》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武夷山市借助科技赋能基层医疗,依托平台开展免费体检,构建慢性病防控闭环体系,扩面提标筛查,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与满意度 。

▲福建日报截图

   

原文转载如下:

  

  

“以前要坐车去城里的医院,现在家门口就能查,很方便!”近日,在武夷山市兴田镇汀前村,65岁的村民王阿妹通过AI眼底相机,仅用15秒便完成了眼底扫描。3分钟后,系统生成报告提示其右眼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风险。随后,她收到武夷山市立医院的转诊通知,第一时间接受治疗。这一幕,正是武夷山市推进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深化医防融合、借助科技赋能基层医疗的缩影。

AI赋能下沉 织密慢性病防控网络

自今年3月起,武夷山市依托“健康武夷·慢病一体化管理平台”,启动2025年度65岁以上老年人及重点人群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新增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AI眼底筛查两个项目,构建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病的“筛查—预警—干预”闭环体系。截至4月上旬,全市已为2228名糖尿病患者完成糖网、青光眼等致盲性眼底疾病筛查,累计检出高风险病例296例,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窗。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眼底血管状况则关联全身血管健康。”武夷山公立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清飞介绍,AI设备一次拍摄可同步完成糖网病变、青光眼筛查及动脉硬化风险评估,极大提升了基层诊疗效率。在星村镇,从检查到出结果,茶农老陈仅用十几分钟便完成:“赶圩顺路就能查,几分钟就出结果!”

为推进技术普惠,武夷山市利用福建省乡村振兴奖补资金,为10家基层医疗机构配备3台AI眼底相机和9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形成“AI+人工”双轨筛查模式。7×24小时运转的智能设备覆盖乡镇、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及重点人群可随时“顺路检查”,真正实现“家门口”的健康守护。

筛查扩面提标 构建健康防御体系

今年,武夷山市卫生健康局出台《医防融合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推出三项“扩面提标”举措,重点为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眼底AI筛查服务。同步推进35岁至64岁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年度筛查,以及慢阻肺患者胸部DR检查。

“技术下沉让‘病未发而先防’成为可能。”武夷山公立总医院党委书记邱长胜表示,“通过整合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资源,我市正推动慢性病管理从‘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全市“血糖监测—眼底筛查—心脑血管评估”的闭环体系已初步建成,异常病例可通过“N+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实现分级干预,形成“早发现、早转诊、早治疗”的全链条管理。

强化党建引领 绘就健康惠民新图景

作为南平市“试点先行探索”优秀案例,武夷山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党建引领与政策支撑。本市以推进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将慢性病防控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党员+家庭医生+志愿者”联动机制,为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

“一次筛查兼顾疾病诊断与健康预警,一份报告串联起患者、家庭医生与上级医院,一项政策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防线。”武夷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建飞介绍,截至2025年3月,全市慢性病规范管理率提升至85%,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满意度达92%。

科技相伴温情 夯实民生幸福质感

在吴屯乡,家庭医生根据AI筛查报告,为糖尿病患者定制个性化饮食和运动方案;在兴田镇,70岁的慢阻肺患者李大爷通过免费DR检查,及时发现肺部病变并接受治疗……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让健康服务更显温情。

“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服务下沉,这是我们守护群众健康的‘三重保障’。”彭建飞局长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慢性病全程管理机制,推动健康惠民成果覆盖更多人群,让“健康中国”战略具象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获得感,绘就一幅“以健康服务托举群众幸福”的乡村振兴画卷。

来源/福建日报编辑/黄馨彤

文章链接:http://www.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7342.html
标签: 武夷山社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