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村:阔步振兴路 乡村展新颜

日期:2025-04-21 来源:闽东日报 浏览:0 评论:0

春日农忙正当时,果树管护不可误。4月10日,在屏南县双溪镇山头村芙蓉李种植基地,农户叶观青正穿梭于果树间开展剪枝、浇水、施肥等工作,为水果丰收精心筹备。

“今年是果树种下去的第三年,已经开始挂果了。再耐心等待两三年,当果树种下去五六年的时候,便会进入盛果期,我这20亩芙蓉李预计能带来10多万元收入。”叶观青满怀期待地说道。

望着眼前这片翠绿的芙蓉李树,叶观青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颗粒无收的板栗园,如今却因芙蓉李树重焕生机。”

黄土坡上点新绿,秘诀是什么?答案是能人带动、干群齐心。

坐落于青山翠谷之中的山头村,曾是无产业、无文化底蕴、无历史遗存的“三无”村,发展之路荆棘丛生,村庄前行的步伐严重受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了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双溪镇积极引导能人回乡,发挥“领头羊”引领作用,推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全面发展。

2021年11月,在双溪镇的大力动员下,在外打拼的山头村村民叶居曾毅然回乡,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蔬菜是山头村传统产业,基本家家户户都有种植,但由于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未能形成规模化效应,村民增收困难。叶居曾积极寻求屏南县农业部门帮助,通过邀请农技专家定期开展技术指导、申请肥料补助等方式,解决蔬菜产业种植中的困难,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推动蔬菜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

在各方努力下,山头村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300多亩,种植品种涵盖花菜、辣椒等多个品类。

板栗作为山头村另一传统产业,有着2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2000多亩,曾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随着时间推移,板栗树老化退化严重,病虫害频发,产量急剧下降,几乎颗粒无收。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鉴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闲置土地资源,经多方调研,山头村引入了市场前景广阔的芙蓉李种植项目。“为了确保可行性,我们还去气候相近的岭下乡学习技术,并咨询了农业部门的意见。”叶居曾介绍。

项目确定后,说干就干。叶居曾带着12户有意向的村民,清理掉枯萎的板栗树,种下350亩、6300多株芙蓉李树苗。为破解种植技术瓶颈,山头村依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对接市、县科技特派员,为村民提供“点单式”技术指导,护航芙蓉李树茁壮成长。如今,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果树开始挂果,为黄土坡增添了无限生机。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板栗园升级,叶居曾积极争取农业部门支持,成功申请到12万株金牡丹茶苗,免费发放给村民种植,发展茶叶产业50亩,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再添新动力。

除了做优传统产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山头村还紧抓“庭院经济”发展契机,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块,打造“庭院经济”示范点,建成占地200余平方米的公共酿酒坊,内有酿酒设备1套、酒坛100余个,预计年产黄酒3500余公斤,将带动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

产业发展有声有色,村庄建设如火如荼。进入山头村,看到的是宽敞的进村道路,划分清晰的停车场,这只是该村设施升级的一部分。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全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该村还积极争取补助、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拓宽入村道路、修建停车场、提升村内巷道、改善机耕道,加速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叶书记回来后,村里变化太大了,路好走了,产业也越来越多,跟着叶书记干,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叶观青由衷感叹道。

从曾经的产业单一、发展滞后,到如今的多元产业蓬勃兴起;从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到后劲十足、充满活力,山头村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优异答卷,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甘叶斌

编辑:陈姜燕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姜燕

(原标题:屏南山头村:阔步振兴路 乡村展新颜)

文章链接:http://www.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7219.html
标签: 宁德景点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