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迪曼杯赛程公布!“凡晨”“梁王”陈雨菲石宇奇……厦门见!

日期:2025-04-21 浏览:2 评论:0

  苏迪曼杯赛程公布

  中国队参赛名单出炉

  陈雨菲、陈清晨、贾一凡、

  石宇奇、梁伟铿、王昶……

  你熟悉的这些国羽选手

  这个月就要来厦门啦

  

  第19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将于今年4月27日至5月4日在厦门凤凰体育馆举行。

  昨天上午, 苏迪曼杯赛程正式发布。

  

  此前,丹麦、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等队陆续公布参加苏杯的运动员名单。

  此次参赛的中国队由20人组成,不仅有大家熟悉的石宇奇、陈雨菲、“凡晨组合”陈清晨/贾一凡,“梁王组合”梁伟铿/王昶,还有4名福建选手入选,分别是翁泓阳(男单)、韩悦(女单)、谭宁(女双)、黄东萍(混双)。

  

  作为福建有史以来举办的

  规格最高、水平最高、

  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

  顶级羽毛球大赛

  苏迪曼杯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厦门培养了吉新鹏和谌龙两位奥运冠军,深厚的羽毛球积淀得益于印尼华侨的羽球播种,随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的出炉,厦门这座羽球之城与世界尤其是东南亚的体育交流日益密切,苏迪曼杯落地厦门水到渠成。

  苏迪曼杯开赛的前一天,步入第三个赛季的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也将在凤凰体育馆紧邻的白鹭体育场举行。

  两项顶级大赛先后举办,厦门体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厦门朝着打造“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厦门奥体中心(资料图)

  世界冠军摇篮

  20世纪80年代

  厦门曾被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誉为

  “世界冠军的摇篮”

  这其中

  栾劲、林江利和林瑛

  三位叱咤国际羽坛的世界冠军

  功不可没

  

  作为迄今为止厦门唯一的一位女子羽毛球世界冠军,林瑛曾先后12次获得世界冠军。林瑛是出生于雅加达的华侨陈婵娘培养出来的,陈婵娘1965年来到厦门,组建了羽毛球队。

  林江利和栾劲的男双组合,是中国队夺得1982年汤姆斯杯的主力队员。林江利退役后,回到厦门,培养了谌龙、郭振东、洪炜和刘成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栾劲不仅双打打得好,单打水平也独步世界羽坛。正是他在1982年汤姆斯杯上男单比赛中的绝地反击,让1比3落后的中国队起死回生,中国队首次捧得汤杯。他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男羽的“四大天王”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羽坛“四大天王”中的佼佼者。栾劲是中国羽毛球第一位男单世界冠军,也是中国第一位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冠军。

  而在谌龙、郭振东、

  洪炜和刘成加冕世界冠军之前

  厦门还诞生了

  中国羽毛球第一位

  奥运会男单冠军吉新鹏

  1989年苏迪曼杯开始举办后

  吉新鹏、谌龙、郭振东、洪炜和刘成

  也先后作为中国队征战苏杯的成员

  多次随中国队捧杯

  

  吉新鹏(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羽球文化多元

  厦门一共培养了8位羽毛球世界冠军

  有一半不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

  这得益于厦门

  兼收并蓄、包容多元的羽球文化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吉新鹏的记忆中,他能来厦门并留在厦门队,跟印尼华侨苏文全的执着密不可分。1989年,厦门成立了羽毛球专业队。当时的教练苏文全去全国业余锦标赛选材,发现了吉新鹏,就前往当时的沙市(后并入荆州)。刚巧,那时吉新鹏的父亲出差,苏文全就住下来等了快一个月,最终说服吉新鹏父母,让吉新鹏先去厦门看一看。“厦门的环境不错,羽毛球训练的条件也很好,我也想打球,就这样留了下来。”吉新鹏说。

  带了吉新鹏一年多,苏文全回到了印尼。从省队来的翁建德接手厦门男队,出生于莆田的翁建德来厦门前曾是全国女双冠军,后来在省体校培养输送了郑昱闽和陈红勇等双打名将。1996年,因为要成立国家二队,翁建德带领吉新鹏参加了全国选拔,因为吉新鹏的成绩出色,师徒二人双双进入国家二队。后来翁建德从国家二队到国家一队,一路培养了高崚、杜婧、于洋、杨维、张洁雯等多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同样来自荆州、曾经的中国男双二号组合郭振东回忆,“当时选择来厦门,还没有考虑去国家队那么长远的事。那时还太小,只有12岁,主要是想到厦门的生活环境、城市氛围和羽毛球传统,都比湖北要好,如果退役,厦门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来自荆州的谌龙和郭振东,以及来自三明的刘成,都是厦门“制造”的羽球世界冠军。如今,郭振东是国青队总教练,谌龙是男单主教练,刘成是男双主教练。另一名世界冠军洪炜则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他目前是厦门羽毛球队总教练。他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受益于厦门的培养,他们要在教练岗位上继续为厦门争光。

  

  谌龙(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海外羽球大使

  厦门众多的羽毛球世界冠军中

  有的是印尼华侨归国后培养出来

  比如陈婵娘培养的林瑛

  有的是从省队聘请来的教练培养

  比如翁建德培养的吉新鹏

  有的是自身培养的世界冠军当教练

  桃李满天下

  比如林江利培养的弟子

  谌龙、 郭振东、洪炜和刘成

  作为国内极少的单、双打战绩俱佳的羽球顶尖好手,栾劲退役后在国家队短暂执教,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董炯就是栾劲的弟子。1990年,栾劲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漂泊之路。

  栾劲先后应邀赴韩国、新加坡执教,后来他又去香港、中国台北当教练。栾劲培养出了韩国第一个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方铢贤,以及金志贤和朴星宇等名将。香港名将伍家朗、中国台北名将陈锋和周天成都是他的弟子。东京奥运会前,中国台北羽协给栾劲的任务是参加奥运会,在奥运会推迟、王子维腰部受伤的不利条件下,经过栾劲的精心雕琢,王子维如愿参加了东京奥运会,晋级男单十六强。

  如同众多在海外执教的中国名帅一样

  栾劲三十多年来在亚洲多地辗转执教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羽球好手

  也传播着中国的羽毛球文化

  栾劲足以称得上厦门最具代表性的

  海外体育大使和羽毛球大使

  羽球氛围火热

  厦门市向中国羽协申办苏迪曼杯时称

  厦门人热爱运动

  尤其热爱羽毛球

  厦门文化和“羽毛”有不解之缘。厦门市树凤凰木,大街小巷,树叶如凤凰羽毛飘扬;厦门市鸟白鹭,羽毛洁白,海上湖边展翅飞翔。

  厦门人特别热衷打羽毛球,全市体育人口中,每3个人就有1个人打羽毛球。“下班打球”甚至“打完球再回去加班”已成为厦门人真实的生活写照。厦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常举办各类羽毛球比赛,每年都有几百场。

  

  周末在厦门奥体中心羽毛球馆运动的市民。(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其实

  这样浓厚的羽毛球氛围由来已久

  据栾劲回忆,“小时候,在海滨公园,也就是老厦门口中的‘海口’,每天早上6点到7点,都有很多人在打球。7点过后,风就大了。在路边,我也经常看到有人在搭网子打球。”

  栾劲介绍,中国的羽毛球运动是印尼华侨归国后带动起来的,厦门因为有不少华侨,属于开展羽毛球运动比较早的城市。

  

  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市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是1988年建成的,当时是全国最大的羽毛球馆,一共有24片场地。吉新鹏来厦门队后,宿舍就在羽毛球馆对面的篮排球馆,他对当时火热的羽毛球氛围记忆尤深,“我们早上在羽毛球馆训练,晚上场地用于出租。那时,要想临时订场地,根本订不到。即便提前订场,甚至都要找关系才能订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有这么好的羽毛球氛围,非常罕见。”

  

  厦门市民热衷打羽毛球(资料图 / 图源厦门体育)

  世界羽联赛事总监塞尔曼表示

  虽然厦门是第一次承办世界羽联顶级赛事

  但是世界羽联期许

  苏迪曼杯的到来

  能让更多的厦门人加入到羽毛球运动中来

  塞尔曼的言外之意其实也很明显

  他希望苏迪曼杯成功在厦门举办

  并推动更多的顶级羽球赛事牵手鹭岛

  厦门体坛与世界的拥抱也将更加紧密

  

  图源:厦门体育

文章链接:http://www.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6964.html
标签: 海沧人才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