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子杰 通讯员 王薇 陈章煜 郑为浩)春日正好,宁德古田县薛后村与富达村迎来李花盛放期。紧紧相邻的两村,种植了超过一万亩的芙蓉李。漫山遍野的李花洁白如雪,层层叠叠,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田园春景,预示着新一年的丰收,也拉开了古田芙蓉李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新序幕。
“芙蓉李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家家户户基本都投身其中。”薛后村支部书记卓宇介绍道,“目前,薛后村的芙蓉李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预计今年的产量可以达到2.7万吨,产值6千多万元。”
古田县种植芙蓉李的历史并不久远,但这里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十分适合芙蓉李生长,孕育出的芙蓉李果实色泽艳丽,口感甜酸适口,品质堪称上乘,也是加工李干的不二之选。
其中,平湖富达村的种植规模最为庞大,面积达到5200多亩。走进富达村,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处处都有芙蓉李树的“身影”。“我家种芙蓉李都二十多年了。”富达村果农兰培柳笑着分享,“到现在大概种了20多亩。我一直精心照料这些果树,按照目前果树的长势,预计今年产量能达到八万斤左右,收入大概在15到16万之间。”
“我们村的水果市场在全省村级水果市场里都算得上是规模比较大的,我们的加工厂每天可以加工20万斤鲜果。”平湖富达村村支书兰省然自豪地说道。作为水果专业村,富达村已经构建起一套以种植为主,销售、电商为辅,再配套果脯蜜饯加工的完善产业链。在富达村的水果市场,每到芙蓉李成熟季,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的客商便蜂拥而至。同时,电商的兴起,更是让古田芙蓉李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走向全国各地。
如今,村里有专门的蜜饯加工厂,将新鲜采摘的芙蓉李加工成果脯,延长产品的保存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让古田芙蓉李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自2014年起,富达村通过举办采摘节不断向外推介古田特色水果——芙蓉李,打造品牌效应,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古田芙蓉李的成熟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经济效益显著,当地不少群众依靠种植芙蓉李走上了致富路。2024年,全县芙蓉李种植面积约3.16万亩,产量约3万吨。
下一步,古田县还将不断探索创新,加强科技投入,着力提升芙蓉李的品质和产量,完善产业链,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富足,向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