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喜报背后的故事

日期:2025-02-18 浏览:2 评论:0

  一个家族11个人当兵,这个红色家庭引人注目——

  一张喜报背后的故事

  方俊超向父母及工作人员介绍立功事迹

  阳光和煦的清晨,一阵热烈的锣鼓声打破了小区的宁静。2月14日,芗城区人武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有关单位领导,敲锣打鼓为荣立三等功的芝山街道金品社区现役军人方俊超家庭送去了荣誉。这张喜报,不仅承载着方俊超个人的荣誉,更续写了这个军人世家的热血故事。

  当天,方俊超的母亲王保华早早地就站在家门口等候。当领导们将喜报递到她手中的那一刻,她的眼眶湿润了。“每年春节都说要值班,今年是因他90岁高龄的爷爷奶奶‘强烈要求’下,全家人才终于团圆了一次。”王保华回想起刚刚过去的春节,心中既激动又感慨。她说,孩子2018年军校毕业后就未曾回来过春节,每年春节休假都主动让给已婚或有小孩的家庭。作为母亲,她为孩子的选择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心疼。

  品学兼优立志保家卫国

  方俊超的优秀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从小,他就有一颗善良的心。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方俊超听父母说龙岩发生泥石流灾害,便主动向父母提出了捐款的想法。汶川地震时,已读小学的方俊超不仅自己带头将零花钱捐出来,还动员其他小朋友一起捐款。他的爱心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并获得了捐赠证书。

  2014年,方俊超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为一名国防生。在校期间,他先后3次获得个人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优秀国防生”。他深知,身为国防生,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必须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

  2018年,方俊超凭借优异成绩被选拔至国防科技大学继续深造,并成功考取军事学第二学位。他展现了过硬的综合素质和品学兼优的个人品质,成为同学们心中的榜样。

  在2019年给军校学员的一封信上,方俊超以学长的名义勉励学弟学妹们:“参军报国是一句承诺,一声嘱托,是对祖国和人民许下的铮铮誓言。”

  军人世家代代传承守家国

  “原本我也是不愿意孩子送到部队的,但他父亲一直坚持要孩子到部队,想起我的家庭,我觉得更应支持他们的选择。”王保华现在是部队退休职工,爱人方寅林1982年从浙江入伍到漳州,1997年转业。王保华的父亲曾为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她的五个哥哥有四个是退役军人,三个侄子又选择了从军道路。更让人敬佩的是,三哥王顺义在1985年因公牺牲后,母亲又依然将剩下的两个男孩送到部队。方寅林的叔叔也是名退役军人,一个家族11个人当兵,方俊超从小就对军人十分向往。在红色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原本成绩不错的方俊超也毅然选择了军营。

  平日里,方俊超在部队训练、执勤任务都比较重,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军事能力全面过硬,不仅参加各级演训任务20余次,还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多次夺得第一。他的优秀表现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和赞誉,也为部队争得了荣誉。

  因为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方俊超荣立三等功1次。当天,立功喜报送到社区时,整个小区都沸腾了。在一串串喜庆的锣鼓声中,当地有关人员将立功喜报送到他的家中,居民们纷纷围过来观看,眼中满是羡慕和自豪。

  父母亲看着喜报,激动得热泪盈眶。“感谢部队培养了我家孩子,这孩子从小就有股子倔强劲儿,没想到真在部队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看着排满一桌的荣誉证书、立功喜报,方寅林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希望你在部队再立新功,我们还将热热闹闹送喜报,让军人无后顾之忧,在前方专心练兵备战。”在方俊超家中,芗城区人武部副部长徐志远赞扬功臣家庭的同时,也勉励随行的适龄青年,要以方俊超为榜样,积极投身国防事业,为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王琳雅

  通讯员戴伟国方琳文/供图

文章链接:http://www.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04624.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